在淡水鱼的养殖中,对草鱼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有:指环虫病、车轮虫病、肠炎、烂鳃、赤皮病、肝胆疾病、细菌性败血症、病毒性出血病以及因水质恶化引起的发病死亡。找出草鱼养殖规律,做好疾病防治工作,是成功防治草鱼疾病的关键。
指环虫病、车轮虫病
全年均可发生,当水温回升到10℃以上,正常天气时草鱼吃食不欢或衔草窜游;草鱼沿池边缓慢游动,尾鳍发白;或暗浮头,聚集在下风口;目检病鱼外观基本正常,有的尾鳍边缘略发白,鳍条部分缺损,体表粘液多,掀开鳃盖有鳃丝鲜红现象。上述病症说明池鱼很可能感染了指环虫或者车轮虫病,最好作进一步镜检确诊。经常调水改底,也会减少车轮虫的感染,治疗也相对容易。
肝胆病和烂鳃、赤皮病
5~6月是草鱼肠炎、烂鳃、赤皮病及早期肝胆病的高发期。随着气温、水温的升高,水体各种病原体滋生繁殖,侵袭鱼体;加上气候变化无常,连绵阴雨,鱼的抗病力下降;如果投喂颗粒饲料过猛,极易引发肠炎。建议定期使用百汇败毒消-碘溴合剂杀菌消毒。
许多养殖户在养殖前期对寄生虫的杀灭不彻底,不及时,也为继发细菌性烂鳃埋下了隐患,加之连绵阴雨季节,溶氧不足,直接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,加重肠炎病情;多种因素使这一阶段的草鱼发病率、死亡率升高。发病池的主要特征有:草鱼游动无力,头部背部发黑;投喂颗粒饲料后草鱼出现“蛙泳”现象;死亡的草鱼多为1斤以下的小规格鱼种。
细菌性败血症
7~8月高温期随着颗粒饲料的加量投喂,水体负荷加重,草鱼的肠炎和肝胆疾病不断加重,因水质恶化常引起草鱼应激性死亡、细菌性败血症。草鱼大部分肠发红、无食,肝脏颜色除了呈土黄色外,以发白居多,胆特大发黑。
9~10月,必须牢牢把握住草鱼养殖促生长攻产量的关键阶段,颗粒饲料的投喂量要加大,如果昼夜温差大,池塘负荷加重导致水质恶化严重,也会出现草鱼应激性死亡,相对健康和发病死亡的草鱼,都有肝胆病变,有黄肝、白肝、绿肝、花肝、脂肪肝。使用肝胆速康可以有效缓解症状。
饲料投喂
投喂优质颗粒饲料,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,科学喂料,严格控制投饲量。
5~6月这一阶段的草鱼大多数为500g左右规格的鱼种,抢食能力特强,尤其要注意控制投饲量,投饵率不超过2%,刚开始以吃四成饱为宜。
7~10月投饵率不超过3%,以吃八分饱为宜。当草鱼吃食异常旺盛时,千万不要盲目加量。开始投喂颗粒饲料后,要及时、定期的内服多黄解毒散、大蒜素等中草药,适当补充百汇电解多维、肝胆速康,预防肠炎和肝胆疾病。立秋之后,饲养草鱼种要及时内服多黄解毒散、败毒散,预防病毒性出血病。
总之:水质调控是鱼病防治工作的关健,保持池水丰富溶氧量和正常PH值,防止氨氮、亚硝酸盐超标。适时开启增氧机、合理施肥、注重增施磷肥(百汇磷好),保持水质的肥、活、嫩、爽等,其次使用化学药物(百汇白玫瑰、红玫瑰、红片等)和生物制剂(增氧多效底改、浓缩复合芽孢杆菌)相结合的方法调节水质。
- 上一条信息:四月已到,肥水的重要性
- 下一条信息:水浑浊对螃蟹养殖的危害